close
<<已婚男人>>艾德蒙.懷特 著 但唐謨 譯
木馬文化,台北,2003

暑假時看了本<<巴黎晃遊者>>,作者就是艾德蒙.懷特,
在文末時他介紹了幾本書,能夠更深入的從文學了解巴黎,
他自己的著作也在推薦書單之中,便是我閱讀的契機。

我很清楚這本書是關於巴黎的男同性戀故事,
我以為自己是能接受人類去愛戀同性,
如同一直以來身邊都有的三兩朋友,不乏有這樣的傾向。

不過看完這本書以後,我想...我高估自己了。
也許我能接受某與某是同性情侶,但以下的細節還是別告訴我,
我想起高中的時候某男很開心的跑來告訴我:"我與某昨天接吻了..brabrabra.."
真的真的,這裡就打住吧,別讓我的想像力奔馳下去。

但不容置喙,這本書帶有充沛的感情,令人覺得感動。
或許,與懷特本身就是旅居法國的美國男同性戀者有關吧?

漸漸老邁的奧斯登是個在巴黎居住已久的美國人,是個中古家具鑑賞的專家,
也是一個健康的HIV帶原者,失戀中的他與年輕法國建築師居禮安邂逅,並墜入愛河。
老邁的奧斯登害怕居禮安不愛他,於是處處想盡辦法的配合他,聆聽他,取悅他。
前段兩人相處十分的歡愉,許多描寫兩人親熱的場景,這描寫並不色情,
但懷特以旁敲側擊的方式讓親熱戲十分露骨。

諸如"他們兩面對面坐著,坐在銅質大浴缸裡,......缸裡的泡泡漸漸消散,
露出兩人結實,交纏的腿。他們的體毛在水波中像水藻一般漂浮盪漾。"
God,我想我是非常傳統的異性戀者,令我難以接受啊>.<

他們在法國擁有很多朋友,日子歡樂而充滿希望,
居禮安接受奧斯登帶原的身分,與妻子辦了離婚-他可是個已婚男人呢。
中段開始漸漸浮上陰影,打頭陣的是兩人的價值觀與文化差異,
不過對照於之後上演的劇碼,這些只是前菜,起碼還為他們的生活增添笑料。

從奧斯登決定帶著居禮安去美國,接受羅德島的一份教職開始,劇情直轉而下。
他們為了得到更永久的幸福,放棄了法國的一切,在美國等著他們的卻是厄運。
居禮安無法與奧斯登一起入境美國,醫生證實了居禮安得到了愛滋病,
和健康的奧斯登不一樣,居禮安隨時可能危險。

奧斯登必須照顧居禮安,情理上,道義上,實際上。
因為居禮安為他放棄了法國的一切,且極度有可能是因他而得病。
他整天躺在床上,整天抱怨,兩人就像是婚姻下的奴隸一般,
沒有做愛,沒有溝通,只剩下責任。

後來兩人放棄了混亂而失敗的美國生活,回到法國。
這時候的法國已經不再跟以前一樣美好了,
存款少了,生活難了,居禮安的形狀嚇人,難得的度假總是被意外搞雜。

對於愛滋病患的描寫,我不了解那是否屬實,但我覺得肯切而動容。
並不描寫病人的痛苦,忠實的從身體的外觀以及遇事的反應來讓讀者自行體會,
居禮安對痛苦本身能夠忍耐,卻無法對外部潛在的因子如車窗以及菸焦躁至失去控制。

最後最後,居禮安堅持要帶奧斯登去看看非洲,他健康的年輕時去過的地方。
走到最後一刻,因併發心臟病死在非洲的小小醫院之中。

直到死去的前幾個小時,他仍然為了自己的尊嚴努力偽裝---
戀情開始時就注定的,為了與奧斯登匹配而撒下的大謊。

這故事是如此的矛盾,老邁的奧斯登,跟他親近的人卻都是年輕而衰弱的AIDS患者。
奧斯登害怕居禮安不愛他,但高傲卻又撒謊的居禮安才是最擔心而不安的。
只剩下責任又怎樣,即使居禮安便溺在車上,大聲的怒罵著世界,
奧斯登還是願意花光存款,因為居禮安是他的責任,是他的一切。

結局一開始讓我非常詫異,懷疑這本書掉頁或其實還有下集。
但後來我想了一下,或許這又是另外一個突顯矛盾之處的地方,

居禮安死了,彼得什麼時候死都不奇怪了,
而老邁的奧斯登,害怕的奧斯登,讓年輕的喬治在他身邊哭泣。

下一步會怎麼樣?
老邁而帶原但卻健康的奧斯登......

"我以前從來沒有辦法真的把自己完全托付給一個人,從來沒有過。
也許因為我不確定對方是否真需要我,或許我也害怕自己會窒息吧。
以前我害怕感情,但是我現在不怕了。因為居禮安跟我彼此相愛。
這段愛,短暫而強烈......我知道,一但失去居禮安,我會受苦,
會被世界拋棄,我會毀滅。可是,我們相愛,我不害怕。"

男男,女女,男女。
即使不喜歡關於肉慾的描寫,但真摯的情感,永遠令人感動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ee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